软件教程
欧易OKX
欧易OKX
立即下载 官网注册

稳定币上市公司有多少家?传统资本如何争夺数字资产?

来源:本站整理 更新时间:2025-10-31

随着稳定币市场的快速扩张,资本界瞄准这一新兴领域呈现出三种布局姿态:首先,如Circle的上市公司通过IPO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市值已突破238亿美元;其次,支付巨头Visa与万事达卡积极将稳定币纳入其全球结算网络;最后,金融机构如摩根大通则探索联合发行稳定币的可能性。这一系列发展不仅关乎商业利益,还将深刻影响主权货币的竞争格局。

全球立法的加速:稳定币迈入合规时代

进入2025年,全球稳定币立法进程显著加快。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建立了联邦层面的监管框架。这项法案规定,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持有100%美元或短期美债储备,并接受联邦监管。紧接着,中国香港推出的《稳定币条例草案》也正式生效,多种法币的挂钩选择以及高流动性资产的要求,体现出灵活的监管思维。同时,欧盟、新加坡、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陆续推出了各自的监管框架,全球层面展开了一场数字金融规则的争夺。

立法潮流的兴起,标志着稳定币身份的根本转变——从早期的“加密资产交易媒介”逐步升级为“跨境支付基础设施”。例如,在香港金管局的沙盒测试中,京东开发的稳定币已实现跨境支付秒级到账,结算成本相较传统银行系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利用合规稳定币,成功实现新能源充电桩收益权的代币化,向全球投资者筹集资金。这些实际案例展现了稳定币在实体经济与数字金融之间的桥梁作用。

资本竞逐的格局:上市公司积极抢滩技术基建与场景落地

在稳定币生态上,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不断切入,从多方面布局。以技术建设为例,A股上市公司四方精创成为香港金管局“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的核心服务商,为汇丰、渣打等国际银行开发稳定币跨境清算系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其相关订单量在2025年一季度环比增长达到120%。而拉卡拉则凭借其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全牌照优势,使智能POS终端已经覆盖全国80%的跨境电商园区,支持36种货币与稳定币的即时兑换。

在支付场景方面,国际巨头Visa携手金融科技公司Bridge推出稳定币联名卡,实现用户可直接用稳定币余额在全球进行消费。万事达卡新增了“稳定币结算”选项,帮助商户减少跨境收款的成本。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与美国银行等机构正探讨联合发行稳定币的可能性,而渣打银行则通过合资公司积极参与香港的稳定币沙盒测试。

在资本市场上,围绕稳定币的热度持续高涨。作为USDC发行方的Circle在2025年6月顺利上市,并在纽交所大幅上涨168%,市值突破238亿美元。其商业模式通过储备金利息收入实现利润,2024年实现16.76亿美元营收中,99%均来自于此。此外,港股市场也开始活跃,连连数字因获得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股价三日内累计涨幅超过120%。

支付场景革新:跨境贸易成为核心战场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优势显而易见,其效率与成本重构为行业带来了变革。据世界银行显示,传统的跨境汇款平均需要五个工作日完成,且成本高达6.35%。而基于Solana区块链技术的稳定币支付则支持全天候实时到账,每笔交易成本仅需0.00025美元。在京东参与的沙盒测试中,稳定币的国际贸易结算速度提升了90%,并完全不受时区限制影响。

技术性能的提升为稳定币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条件。目前主流区块链如Solana拥有每秒2000至3000笔交易的处理能力,接近Visa等传统支付系统的日均处理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稳定币依旧面临诸多挑战。研究员赵鹞指出,稳定币的“点对点”特性可能难以适应包括信用证等复杂贸易场景,而合规成本的上升也可能削弱其原有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安部的数据表明,2023年利用USDT进行洗钱的案件比率显著提升,反洗钱的监管压力日益增加。

总结:稳定币的未来机遇与潜在风险

稳定币的崛起正为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明显变革,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能力正在重塑传统金融基础设施。无论是上市公司的布局,还是对主权货币的竞争,稳定币都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重要桥梁。随着监管框架日益完善,稳定币在跨境贸易、资产代币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推动全球资金流动更加高效、透明。

然而,这个新兴领域仍然面临多种挑战,包括技术风险、监管套利和主权货币竞争等问题亟需解决。为了实现稳定币的广泛采用,需要在创新与合规之间寻求平衡,从而维护金融稳定,防范洗钱、市场操控等风险。未来能否保证稳定币技术的长期健康发展,将取决于各国监管合作、技术安全保障以及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控制能力。在这场数字金融变革浪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唯有持谨慎态度,才能真正为稳定币的技术价值提供保障。

特别下载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取消
查看所有评论 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