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教程
欧易OKX
欧易OKX
立即下载 官网注册

新加坡金管局新规来袭,亚洲加密中心会迁移到香港吗?

来源:本站整理 更新时间:2025-11-01

2025年5月30日,新加坡金管局(MAS)发布了一项重磅决定,要求所有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在6月30日前获得牌照,未能遵守者将立即停业。此项新规对东南亚加密圈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营业场所”的定义令人震惊——即使是在家远程为海外项目工作的情况也可能被视为“违法经营”。这次政策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为数字货币服务提供者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新规亮点:严苛的政策与残酷的现实

MAS此次新规的核心要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它没有给予缓冲期,政策发布后立即进入倒计时,数字货币服务商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应对。其次,监管范围极广,包括加密交易所、钱包服务商及NFT平台,甚至连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代币分析的加密KOL,只要与新加坡有实体关联,都要纳入监管。最后,零容忍的政策,如果违规者被发现,最高可面临10万新元的罚款或监禁。

然而,随着6月6日的补充澄清发布,人们的焦虑达到了顶点。尽管治理型代币(如DAO平台)和功能型代币(如GameFi的游戏道具)暂不受监管,且服务本地客户的机构可以维持现有框架,但MAS明确指出,面向境外客户的加密服务机构几乎无法获得牌照。这一决策无疑让许多扎根新加坡、主攻海外市场的初创项目感到无奈和恐慌。

为何监管政策急转弯?背后的深层原因

新加坡加强对加密行业的监管实则并非一时兴起。其背后是不断浮现的洗钱与金融风险,如三箭资本的爆雷、Hodlnaut的跑路、以及FTX的崩溃等事件屡次让金融圈惶恐不安。2023年福建帮的洗钱案件,让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意识到,加密行业的匿名性与流动性强,若再不加以严管,可能会将新加坡的金融声誉大大损害。正因为如此,MAS采取了强硬的监管措施,以确保行业的整顿与合规性。

在过去的监管背景下,新加坡一直注重合规。小贩需要培训方可领取经营许可证,其他高风险行业更是要受到严密监控。尽管2021年曾向加密机构提供过三年的缓冲期,但较慢的牌照申请通过率(降至不足10%)令当局感到绝望。最终,MAS终于决定采取“无过渡期”的政策,给行业发出了最明确的警告。

香港如何应对?灵活合规政策吸引企业

当新加坡开启“关门”模式时,香港则迅速通过“弹性合规”的策略,张开双臂欢迎加密企业。在2022年发布的《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后,香港证监会迅速将VATP(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制度落实,允许合规平台为散户服务。至今,已成功批准OSL、HashKey等10家平台,HashKey更是成为了亚洲估值最高的合规加密平台之一。

在产品创新方面,香港也不断推出新纪录。例如,2025年4月,博时国际与HashKey合作推出全球首只代币化货币市场ETF,首周交易量更是突破5亿港元。同时,香港的稳定币条例也于5月30日正式立法,这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持有牌照并维持100%储备金,相较于新加坡的单一货币监管框架更具可操作性。

创业者的去向选择:迁移还是留守新加坡?

面对当前局势,创业者们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选择迁往香港的合规派认为,至少香港的监管政策明确;而奔赴迪拜的激进派则享受着宽松政策与低税率的不二之选。与此同时,留守新加坡的机构,如Coinbase和欧意,反而期待在市场重新洗牌中找到更多机会。

然而,香港也并非完美的“接盘侠”,政策的滞后、基础设施的不足、加上税收细则尚未明确,都让创业者对其未来发展表示担忧。一些创始人甚至吐槽:“香港现在更像一个临时中转站,若真的想成为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亚洲加密市场的重塑:合规与创新的双重考量

新加坡与香港的监管政策此消彼长,实际上是亚洲加密行业的洗牌。新加坡或将定位为“合规资产管理中心”,而香港则力求成为“技术试验田与资本枢纽”。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者需要关注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策略。

Web3世界瞬息万变,没有哪个地方可以永远成为“避风港”。无论是选择迁往香港、迪拜,还是留守新加坡,创业者必须深思熟虑,评估自己的业务能否承受合规成本,并在新环境中扎根。经过此次监管风暴,亚洲加密行业的中心可能不再是单一城市,而是多个地方各有分工的生态网络。最终,谁能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谁就能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下载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取消
查看所有评论 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