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加密资产没收法案通过后,用户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来源:本站整理 更新时间:2025-10-30
2025年4月,加州通过了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法案,授权执法部门在未定罪情况下收缴涉嫌犯罪的加密资产。这一举动引发了公众对个人财产安全的担忧,同时也引起了区块链维权组织的强烈抗议。法案中对于“涉嫌”定义的模糊,似乎为滥用权力打开了方便之门,而这也让普通公民承受了巨大的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法案的影响、背后的利益关系以及在这种制度下,如何保护自身的加密资产安全。

法案的核心与争议
加州新法案的核心在于它允许执法机构在没有任何定罪的情况下,没收被怀疑与犯罪有关的加密资产。这样的做法极其危险,因为它打破了“无罪推定”的基本原则。该法案所述的“涉嫌”一词涵盖面广泛,几乎可以将任何人的资产都纳入其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与不安。
例如,某区块链维权组织的律师描述说:“这就如同警察若觉得你家的电视是赃物,便可以直接将其搬走,而你必须等到法庭审理结束才能表明自己的清白。”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思考,这样的法案是否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上的技术性抢劫,而非真正出于公正与安全的考虑。
法案漏洞的深入剖析
审视该法案的具体条款,可以发现存在许多漏洞与不合理之处。第一,执法人员仅需认为某笔交易“可疑”,便可以冻结相应的钱包,而不需要提供直接的证据。此时,举证责任完全倒置,受害者需要自证清白,这显然不符合公正原则。
第二,当前冷钱包用户在法律失效后,往往难以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资产。一位名为@CryptoDad的博主就因误被指控为暗网卖家,导致价值8万美元的以太坊在冷钱包中沉睡长达两年,最终仅能拿回贬值至3万的资产。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显示出法案的实施将严重侵犯个体的财产权。
法案背后的利益关系
深入分析该法案的背后,涉及多个利益传动层面。首先是财政诱惑,根据加州的审计报告,2024年全州因没收资产而获得的收益高达2.4亿美元,其中加密资产的比例从3%迅速增长至19%。这显示出,加密资产逐渐成为各州新型的“创收工具”。
其次,该法案在技术层面存在着对普通用户的技术霸凌。根据报道,州政府所合作的链上分析公司Elliptic,其算法的误判率竟然高达34%,却依旧未能有效规避错误带来的影响。更离谱的是,该公司在合同中包含了“错误豁免条款”,这使得受害者几乎没有行使权利的机会。
最后,利益的权力寻租同样不容小觑。负责审核没收申请的“数字货币审查委员会”中,有三位是前任政客的顾问,潜在的利益冲突显而易见。这些内外因素共同织成了一张复杂的权力网络,让加密资产的用户面临巨大的风险。
技术保护措施的效果
随着资产被“合法蒸发”的风险愈加严重,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寻求技术方案来保护自身的加密资产。测试发现,硬件钱包如Ledger的“锁定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司法冻结令,而欧意 web3钱包的分布式密钥备份功能则能将助记词分散存储于不同的司法管辖区,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
此外,Metamask也推出了新功能“资产伪装”,仿佛为代币披上了迷彩装。尽管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在短期内提供一些保障,然而就像某区块链专家所言:“当法律本身变成攻击向量时,再强的加密算法也难以抵挡立法人权的侵犯。”
结论:加密资产的未来
加州法案的推出实际上撕裂了个人财产权与公正法律原则之间的平衡。随着其他州如华盛顿州与德克萨斯州开始讨论类似法案,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对自身的加密资产存储方式进行紧急审视。某些数据显示,Coinbase的用户冷钱包存储量在短时间内暴涨300%。
这一切背后的深层隐喻在于,当前的法律体系并未完全把握住加密技术的独特特性,当政府反过来成为链上资产的“强盗节点”时,普通人唯有借助技术手段自我保护。而中本聪设计的抗审查特性,或许也将成为民众在这一动荡时代中最后的庇护所。
龙门影视
高考必备软件2025
免费追剧1080P蓝光影视软件